菇转色的管理


香菇菌丝体的生长发育进入生理成熟期。在一定条件下,表面的白色菌丝逐渐变成一层褐色的菌膜,称为菌丝变色。颜色变化的深浅和菌膜的厚薄直接影响香菇原基的发生和发育,与香菇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关系,是香菇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蘑菇。变色的方法很多,常用的是脱袋变色法。要准确掌握脱袋时间,即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时,脱袋。提包过早,不易变色;时间过晚,菌丝老化,常出现黄水,易造成细菌污染,或菌膜增厚,使香菇原基难以区分。脱袋时的温度以15-25为宜,以20为宜。脱袋前,先将出菇大棚地面打成深30-40厘米、宽100厘米的沟,沟底铺一层炉灰或沙子,将待脱袋的菌袋运至温室,并用刀片切割它们。将菌袋剪开,揭去塑料袋,将柱状菌块以5-8厘米的间隔垂直排列在垄沟内。如果长菌柱不稳,可用竹竿在垄沟上搭一个横架,柱子与竹竿呈70-80度角靠在竹竿上。套袋后的菌柱应避光、防风。此时,温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%-80%。带有黄色水的菌柱可用清水清洗。需要将袋子取下,快速整理菌柱。排满后,立即用竹片将排顶拱起,盖上塑料薄膜,四周压紧,以保持水分和保温。全部立柱排好后,温室温度控制在17-20,不超过25。如果温度高,可以向温室空间喷洒冷水降温。白天在温室内增加遮光物,夜间撤去遮光物,加强通风降温。光线应该更暗。前3-5 天尽量不要揭开犁沟上的覆盖膜。此时,垄沟内的相对湿度应为85%-90%。在稳定的环境中继续成长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这段时间气温高,湿度过大,每天早晚气温低时,仍需揭开垄沟覆盖膜,通风20分钟。揭开垄沟覆盖膜通风时,温室内不宜同时通风,两者通风时间应错开。当立柱5-7天,当立柱表面长满密密麻麻的白色蓬松气生菌丝时,应加强通风次数,每天2-3次,每次20-30分钟,增加氧气、光照(散射光)和链球菌表面的干湿差异。限制菌丝体的生长,促进其变色。 7-8天开始变色时,每次可增加通风1小时。结合通风,每天在菌柱表面轻喷水1-2次,喷水后晾干1小时再盖膜。连续喷水2天,至10-12天变色完毕。在生产实践中,由于播种季节不同,变色地点的气候条件,特别是温度条件不同,变色速度也不尽相同。具体操作要根据柱体表面菌丝的生长情况灵活控制。变色过程中常见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。 变色太淡或不变色:如果在拆袋时柱子受到阳光或干风的照射,导致柱子表面干燥,可以在柱子上喷水,使柱子恢复湿度。柱的表面并覆盖它。盖上薄膜减少通风次数,缩短通风时间。每天可通风1-2次,每次通风10-20分钟。如果空间内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或温度低于12或高于28,必须及时采取加湿控温措施,使边界湿度保持在85%- 90%,温度在15-25C。 。 柱体表面的菌丝一直生长旺盛,长度为2mm时不倒伏、不变色: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氧,温度虽适宜,但湿度过高,或者堆肥中的氮含量过高。这就需要延长通风时间,让光照在菌柱上,增加菌柱表面的干湿差,迫使菌丝脱落。若仍无效果,也可用3%的石灰水喷洒菌柱,待菌柱表面不粘不滑时再盖上膜,恢复正常管理。 菌丝体脱水,接触柱体表面有刺痛感:可用喷水的方法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柱体表面湿度,使相对湿度膜内空气含量可保持在85%-90%。

脱袋两天左右,柱体表面的结节菌丝产生气泡膨胀,部分呈片状脱落,或部分脱离柱体,形成悬垂状: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现象是受外力破坏或高温(28)影响,也可能是脱袋早、菌龄不足、菌丝不成熟、不适应环境变化等。解决方法是严格控制温度在15-25,空气相对湿度在85%-90%,以促进菌柱表面新菌丝的生长,进而促使其变色. 发现菌柱被细菌污染时,可用型克曲马嗪1:500倍液喷洒菌柱,每日1次,连续喷洒3天。每次喷涂后,先晾一会儿再盖上薄膜。除了脱袋换色外,有的生产方式还采用针刺微孔通风换色,换色后将香菇从袋中取出。别人不脱包。当菌袋接种孔周围出现蘑菇子实体原基时,用刀划开原基周围的塑料袋,露出原基,进行出菇管理。第一批湿菇生产出来后,整个菇袋的颜色变化就完成了,然后脱袋泡水后生产出第二批鲜菇。这些变色方法简单易行,保湿效果好。在高温季节用这种方法变色,可以减少细菌的污染。

标签:
  • 学习食用菌种植
  •  
  • 食用菌种植方法
  • 更多栏目最新
   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
   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
    1 日本鹿茸菇生产与养殖1.1 历年产量鹿茸菇味道鲜美,市场

    推荐网购省20%-90%神器免费领!